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关于印发《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5:21:50  浏览:95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关于印发《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 等


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关于印发《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厅)、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厅(局):
为了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我们制定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城镇职工、居民的住房水平,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计划,并进行宏观指导。
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方案,编制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计划与规划,指导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各直辖市、市、县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具体实施方案;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第四条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认定的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离退休职工、教师家庭住房困难户应优先安排经济适用住房。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使用功能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六条 地方人民政府要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制定政策措施,予以扶持。
第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原则上实行划拨方式。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筹集:
(一)地方政府用于住宅建设的资金;
(二)政策性贷款;
(三)其他资金。
第九条 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每年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计划,提出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指定或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出售、出租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一般应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建设。
承建单位要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和成本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质量。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由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管理部门按建设成本确定,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建设成本构成:
(一)征地及拆迁补偿安置费;
(二)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
(三)住宅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费;
(四)小区内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费;
(五)贷款利息;
(六)税金;
(七)以(一)至(四)项费用之和为基数1%-3%的管理费。
第十三条 购房者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按规定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994年12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江苏省灌云县机械厂与安徽省界首市益民塑料厂购销合同纠纷一案指定管辖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江苏省灌云县机械厂与安徽省界首市益民塑料厂购销合同纠纷一案指定管辖问题的复函
199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苏法诉〔1991〕经管字第3号关于江苏省灌云县机械厂与安徽省界首市益民塑料厂购销合同纠纷一案管辖权争议的请示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请字〔1991〕第16号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1989年11月27日界首市益民塑料厂业务员用盖有该厂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纸与灌云县机械厂在灌云县签订第一份钢模板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由机械厂供给塑料厂钢模板30吨。11月30日灌云县机械厂即按合同约定将部分钢模板送货到界首市益民塑料厂。1989年12月2日灌云县机械厂业务员用盖有该厂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纸与界首市益民塑料厂在界首市签订第二份钢模板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由机械厂供给塑料厂钢模板63.376吨,履行地也在界首市。第二份合同的标的数量包括了第一份合同。当事人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灌云县机械厂于1990年6月10日按第一份合同诉至灌云县人民法院;界首市益民塑料厂于1990年9月3日按第二份合同诉至界首市人民法院。
以上情况说明,当事人双方订立的两个购销合同均已成立。这里虽然存在两个购销合同法律关系,但当事人双方争议所涉及的是同一类标的,因此对这两个合同关系产生的纠纷应当合并审理。由于第一份合同的履行地在界首市,第二份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和合同的签订地均在界首市,而且第二份合同的标的数量包括了第一份合同,因此,本案由界首市人民法院管辖为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本院指定本案由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法院管辖。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责成灌云县人民法院将已受理的有关案件移送给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法院审理。
此复


焦作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竞争激励目标监测考核办法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竞争激励目标监测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焦作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竞争激励目标监测考核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焦作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竞争激励目标监测考核办法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焦发〔2001〕3号)精神,按照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高度重视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议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为主,城镇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相结合。
(二)以定量考核为主,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三)考核方式实行全面考核与抽样考核相结合,行政考核与民主监督考评相结合。
二、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所辖乡镇。
三、考核内容
(一)经济目标考核。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
(二)规划实施目标考核。主要考核小城镇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依据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市场建设等工作情况。
(三)城镇建设目标考核。主要考核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进展情况和镇区聚集人口情况。为便于考核认定,设置若干与考核内容相关的考核指标,如道路硬化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绿化面积、镇区绿化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等。
(四)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主要考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的指标。
以上指标分别以市、县(市)区两级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时间。各小城镇指标的考核,实行半年检查,年终考评。
(二)组织实施。小城镇建设目标监测考核工作,由焦作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建委)负责统一组织实施,采取市、县(市)区结合,有关部门分工操作的办法进行实施。
(三)办法及程序。
1.小城镇自查自评。按照小城镇目标考核内容(内容见附表),各小城镇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自评,年终综合自查自评。于次年1月底之前,经县(市)区有关部门审核后,由各县(市)区小城镇主管部门上报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县(市)区审核。对小城镇上报的年度数据及文字报告,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统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县(市)区小城镇主管部门填报《小城镇建设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审核汇总表》,分别由县(市)区小城镇主管部门、统计局、财政局等签字盖章后,由各县(市)区小城镇主管部门上报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3.市最终认定。小城镇的年报指标,在小城镇自查自评、县(市)区审核的基础上,市建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逐项审核。凡未报年报等基础材料和未经县(市)区审核的数据,一律不予承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各县(市)区统计局进行收集和整理;乡镇财政收入由县(市)区财政局负责审核。其它经济指标经市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后认定。
4.评比办法。对小城镇建设各项目标实行百分制综合考评,经济目标占总分值的30%,建设目标占总分值的30%,规划实施目标占总分值的20%,社会发展目标占总分值的20%。根据综合打分情况,排出各县(市)区、各重点镇、建制镇序次。从2005年起,对全市18个国家、省、市级重点镇实行动态管理,把各级重点镇与其它乡镇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一、二、三类单独排序、单独评价,考核结果在《焦作日报》予以公布,并作为对小城镇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进展较快、成绩显著、综合考评名列前10名的乡镇要给予重奖,并列为项目资金主要扶持单位;对于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实行末位淘汰,属于重点镇的取消重点镇资格,同时将发展较好的建制镇递补到重点镇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