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立即终止执行《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22:54  浏览:89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立即终止执行《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市政办〔2005〕11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立即终止执行《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2003年5月9日市政府以晋市政办〔2003〕42号文批转了市煤炭工业局关于《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7月1日第23次市长办公会议议定: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的征收工作,在省政府未取消生产补贴款和专项维简费的情况下,暂缓征收。然而多数县(市、区)却依据《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向煤矿企业违规收取了转产资金。为此,市政府重申立即终止《晋城市煤矿企业衰老期转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并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停止该资金的收取。

二ΟΟ五年二月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

国家海洋局


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的通知

国海发〔2002〕23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建立与完善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规范海域使用权登记工作,现将《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七月十二日  


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章 海域使用权变更与注销登记
第四章 登记资料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建立与完善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保障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是指依法对项目用海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期限等基本情况所作的登记,包括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变更与注销登记。

  第三条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登记。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以宗海为基本单位。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用海单元称宗海。

  同一权属不同用海类型的用海单元应独立分宗;取得两宗以上海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宗分别办理登记。

  第五条 海域使用权实行分级登记。

  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由国家海洋局登记造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由批准用海的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登记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六条 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是指对项目用海基本情况进行的第一次登记。

  第七条 经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海域的,海域使用申请人持《海域使用权批准通知书》和海域使用金缴付凭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初始登记手续。

  第八条 通过招标或者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中标人或买受人持《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海域使用金缴付凭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批准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方案的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初始登记手续。

  第九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依据《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或《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以宗海为单位填写《海域使用权登记表》,并向海域使用申请人、中标人或买受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第三章 海域使用权变更与注销登记 

  第十条 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后,项目用海的权属、用途、使用期限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办理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规定,海域使用权变更应当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海域使用权人在批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持批准文件到原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抵押海域使用权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持抵押合同到原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被抵押海域的《海域使用权登记表》上注明抵押事项。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海域使用权变更的,当事人应当在变更发生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持下列有效证明文件,向原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经审核属实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海域使用权登记表》上填写变更事项。必要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籍调查规程》开展权属核查和海籍测量。

  (一)依法转让海域使用权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持转让合同;

  (二)依法继承海域使用权的,继承人持继承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为实现抵押权而处分抵押海域使用权的,抵押人、抵押权人持抵押合同和处分海域使用权的有关证明文件;

  (四)因行政机关调解而引起海域使用权转移的,新的海域使用权人持调解书;

  (五)因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调解而引起海域使用权转移的,新的海域使用权人持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

  (六)海域使用权人改变名称或地址的,持更名、更址的有关证明文件;

  (七)其他形式的海域使用权变更,海域使用权人持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申请变更登记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由法定代表人或本人亲自申请,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理申请。由他人代理申请登记的,申请人应当出具委托书。

  第十五条 申请变更登记时,当事人除按以上规定提交材料外,还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二)相关的资信证明材料,包括单位及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

  (三)原《海域使用权证书》;

  (四)海域使用金缴付凭证。

  第十六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换发、变更或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并将结果通知当事人。需要开展海籍调查的,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办理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并将注销登记结果通知当事人和有关部门: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的;

  (二)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

  (三)竣工的填海项目已办理土地登记的。

第四章 登记资料管理 

  第十八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实行属地管理。

  直辖市、设区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辖区内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管理工作,县(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海域内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管理工作。

  国家海洋局负责将海域使用权登记表副本按月移交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级的和国家海洋局移交的海域使用权登记表副本按月移交设区的市或县(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存。

  第十九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包括:

  (一)海域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二)海域使用权登记收件单;

  (三)海籍调查表;

  (四)海籍调查图件;

  (五)海域使用权登记册(表)。

  第二十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册由海域使用权登记表组成,按海域使用权登记编号顺序排列,设正、副本,每年度形成一册。海域使用权登记表是确认海域使用权及其他相关权利的法律依据;《海域使用权证书》应当根据海域使用权登记表的内容进行填写,是海域使用权人持有的法律凭证。

  海域使用权登记表不得涂改,填写有误的可以划改,划改处必须加盖登记人员名章,并注明日期。

  第二十一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应当永久保存,并及时输入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除涉及国家秘密的资料外,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可以公开查询;需复制有关登记资料的,复制件应当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鉴证。

  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部分损坏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原有记载予以恢复;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灭失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海域使用权登记程序重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海域使用权人发现海域使用权登记结果有误或有遗漏时,可以向原登记机关申请更正。经审核属实的,由原登记机关予以更正。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因审查疏忽导致错漏登记或表证不符的,应当及时更正,并将更正结果书面通知海域使用权人;给海域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并在收到登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一)申请登记的海域不在本辖区的;

  (二)提供的文件资料不齐全的;

  (三)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

  (四)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作出暂缓登记的决定,并在收到登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一)海域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海域违法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

  (三)依法限制海域使用权或者依法查封用海设施、构筑物而限制海域使用权的;

  (四)其他依法暂缓登记的。

  第二十五条 登记申请人及其代理人隐瞒事实或伪造证件、文件,采取欺骗手段获准海域使用权登记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程序撤销全部或部分登记内容,并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未按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海域使用权登记的有关文书格式由国家海洋局制定。

  第二十九条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海 域 使 用 权登 记 册(封面格式)

  (  年度)

 

 

 

 

造册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册日期:__________年 _______月______日

 

国家海洋局监制

 

 

海域使用权登记册造册说明:

  海域使用权登记册由海域使用权登记表组成,按海域使用权登记编号顺序排列,上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移交的海域使用权登记表副本按移送时间顺序排列于本级产生的海域使用权登记表之后。海域使用权登记册设正、副本,每年度形成一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时,应当在填写有关栏目的同时,在登记表首页加盖“注销”字样。

 海 域 使 用 权 登 记 表(格式)

                               登记编号:

海域使用权人
姓名或名称
  
法定代表人
姓 名
   职 务
  
身份证号码
  
通 讯 地 址
   邮政编码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性 质
公 益 性
   经 营 性
  
投 资 金 额

用海面积
公顷

用 海 期 限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占 用 岸 线

新增岸线


用 海 类 型
   用 途
  
海 域 等 级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海域使用金总额
   缴纳方式
  
用海位置

文字说明
  
顶点坐标

(经纬度)
  
海籍管理文书图件
调 查 表 号
   审批表号

或合同号
  
海 籍 编 号
   图 号
  
证 书 编 号
   发证日期
  
初始登记
登 记 日 期
年      月      日 

登 记 人
   审核人
  
 

 

变 更 登 记

序号
日 期
变更登记事项
经 办 人
审 核 人

                  
              
              
              
                 
              
              
              
              
                    

                              (可续页)

年 度 审 查

审查日期
审查有效期

截止日期
海域使用金

收缴情况
审查机关

(专用章)
备 注

                
              
              
              
               
              
              
              
              
              

                      (可续页)

 

填写说明:

  1.本表由办理登记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填写。

  2.“登记编号”为海域使用权登记编号,具体格式为登记机关所在行政区域字母代码,加年份和四位数序号。如2002年某县海洋部门登记的第一个海域使用项目为“县域字母代码—20020001”。

  3.“海域使用权人”为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是单位的,填写单位名称;是个人的,填写姓名,“法定代表人”一栏只填写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为海域使用权人的地址和所在地区邮政编码。

  4.“项目性质”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根据项目总体情况确定,选择划“√”。公益性是指符合《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项目;经营性是指《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范围以外,以营利为目的的项目。

  5.“用海期限”为批准使用海域的起止日期。

  6.“用海面积”为批准使用的全部海域面积;“占用岸线”为沿岸海域使用项目需要占用的原有岸线。“新增岸线” 为部分沿岸海域使用项目所产生的新岸线。

  7.“用海类型”和“用途”根据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填写。“用海类型”对应海域使用分类一级类,包括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废用海、特殊用海、其他等9类。“用途”为具体类型,对应海域使用分类二级类。

  8.“海域等级”为按照分类定级办法确定的项目用海的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按“元/公顷·年”填写。

  9.“用海位置说明”主要用文字来描述海域的大致方位或具体位置,注明项目用海的周围标志物。

 10.“顶点坐标”按批准使用海域的顶点序号逐一填写经纬度,填写不完,可另附页,贴在背面。

 11.“调查表号”为《海籍调查表》的编号;审批表号或合同号为《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或《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编号。“海籍编号”按《海籍调查表》中的海籍编号填写,“图号”为海籍管理中项目用海的宗海图图号。“证书编号”为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权证书编号。

 12.“登记人”、“经办人”、“审核人”分别由负责办理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的登记人员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签字。

 13.“年度审查”的有关内容根据海域使用权证书填证说明进行填写。

 14.“变更登记”和“年度审查”的表格可续页。

 

海 域 使 用 权

登 记 申 请 表

 

 

 

 

申 请 人:____________________(印章)

填表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国家海洋局监制

 

 






姓名或名称   
法定代表人 姓 名
   职 务
  
身份证号码
  
联 系 人 姓 名
   电话号码
  
通 讯 地 址    邮政编码   
 
项目用海情况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性 质 公 益 性
    经 营 性
   
投 资 金 额 元 用海面积 公顷
用 海 期 限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占 用 岸 线 米 新增岸线

用 海 类 型    用  途
  
证 书 编 号   
用海位置说明
  
变更事项简要说明
     
申请登记依据
  
备注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 法院应当受理


一、案情
2005年10月29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染房街203号附9号铺面凌晨5时发生火灾,锦红区公安消防大队于2005年10月30日作出了火灾原因认定书及火灾事故责任书,认定引起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由于赵巧兵使用100W白炽灯泡长时间通电引燃邻近可燃物起火成灾,并且由赵巧兵负有直接责任。赵巧兵不服锦江区公安消防大队作出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向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申请重新认定。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于2005年12月26日作出(成)公消重(2005)第2号重新认定决定书,维持锦江区公安消防大队的认定。

二、审理
赵巧兵认为自已在前一天下班时室内所有灯都是关了的,没有使用100W白炽灯泡长时间通电照的,也无证据证明是100W白炽灯泡引起下地板上的拖鞋及其物质着火,锦江区公安消防大队作出的火灾事故责任缺乏证据支持,纯属臆断。故赵巧兵于2006年1月10日向锦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锦江区公安消防大队。诉请法院依法撤销成都市锦江区公安消防大队(锦)公消责字(2005)第12号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判令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

锦江区人民法院根据《公安部关于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 “火灾事故责任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 之规定,于2006年1月18日作出行政裁定:对起诉人赵巧兵的起诉,本院不予受理。

赵巧兵不服一审裁定上诉至成都市中院,上诉称:公安部公复字(2000)3号批复属部委规章,且对法院受案范围作出限制,与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法院依法不予参照适用,作为裁判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行政诉法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之规定,本案属于法院受案范围。

同时还认为,依照《立法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因公安部既不是立法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其无权作出司法解释,却对《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作出解释、界定以及对法院的受案范围作出限制性的规定,超出了自已的职权范围,是一种违宪的行为,故不能作为有效的规范性文件采用。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后认为: 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遂作出(2006)成立行终字第21号行政裁定: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三、评述
笔者认为: 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从表面上看,他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但是从行政法学上讲属行政确认行为,能确认某种法律事实或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而这些行政确认,比直接确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对相对人的实体权利影响更大,比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都是“一责代三责”,只要行政机关一旦作出有责认定,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随之而来了。如果排除司法审查,不利于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防止行政权的专横和滥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与设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和“有权力就有监督”的法治原则相悖。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行政诉法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规定: “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据是行政行为与相对人之间有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不是以 “是否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为前提。只要是行政权关针对特定的对象作出的,间接地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都应当依法受理。

另一方面《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只要行政行为涉及到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均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关于排除受案范围的4种情形中,并未包括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这表明了火灾认定未排除在司法审查范围外,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故该批复与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一审法院引用公安部“关于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 作为裁判依据,明显不妥。
其三、从行政法学理论上讲,行政确认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认定并公开宣告某种法律事实或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行为。行政确认不直接改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只是通过行政确认明确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成为决定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先决条件。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原因、责任认定确认了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工伤事故确认等,这些该认定行为若不被撤销,就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的法律影响。受害人据此可以要求责任人赔偿损失,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据此进行处罚,法院也可以据此下判。根据法律规定,行政确认行为是可诉行政行为。
显然,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其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为由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该裁定理由更是与理不通于法不符。

其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的政治背景来看,也应给予相对人司法救济的途径,让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在法庭上充分展示证据,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减少上访人次,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利的。如果不给当事一个讲理的机会,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就不利于社会团结和谐。


作者:冯明超
联系 13088086906
2006.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