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2:52:45  浏览:97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25号


  《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月4日经市人
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兴国
               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
障机动车停车场经营者和停车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道路安全
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
经营和管理活动以及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经营、管理活动,适
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机动车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场
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是
指主要供社会车辆停放的场所;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
本居住区车辆或者危险化学品运输等专用车辆停放的场所;临时
停车场是指利用闲置空地临时停车的场所。
  道路停车泊位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施划,并规定一定
使用时间,占用道路停放机动车辆的场所。
  第四条 机动车停车场及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遵循统一规
划、合理布局、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管理
工作。
  市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管理工
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
位的使用管理。
  土地、工商、税务、物价、市容园林、道路等行政管理部门
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工
作。
  第六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有
专用停车场和停车条件的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地。
  鼓励和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机动车停车场。
  第七条 公共停车场的设置应当符合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
  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安全管理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编制,并根据本市发展的实
际情况适时调整。
  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由市公安机关组织编制,经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综合平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用地,其土地供
应方式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新建项目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其土地供应方式按照新
建项目的土地用途确定。
  (二)已建项目需要扩建停车场的,其土地供应方式不变。
  (三)利用地下空间单独新建停车场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土地用途为道路广场用地,核发地下土地使用证。申请有偿使用
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四)利用地上空间单独新建停车场的,采取协议出让方式
供地。
  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建设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
设的停车场,其建筑面积不计入批准的项目建设规模,不收取土
地出让金。
  第九条 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
家和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
  新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
应当按照《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市人民政府
令第16号)以及相关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
停车场。不按照《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者不符合相
关机动车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停车场的,规划行政管
理部门不予审批。
  已建成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停
车泊位不足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
设计规范,及时改建或者扩建。
  与主体工程同步配建、改建或者扩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应当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修建地下停车
场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市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结合
本市机动车发展情况,及时编制或修订本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的
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十条 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
(中)型建筑等,确因场地等条件所限,难以配建、增建机动车停
车场、停车泊位的,经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建设单位应当根
据所缺停车泊位的数量情况缴纳易地建设停车场费用。建设单位
不缴纳易地建设停车场费用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不予核发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所缺每一停车泊位需缴纳的易地建设停车场费用,由市规划、
建设交通、物价、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全市统一的标准。
  易地建设停车场费用由市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上缴
市财政,专项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第十一条 设置临时停车场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
求和相应的技术规范,并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遇有重大活动,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时,专用
停车场应当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条件下,
向社会开放。
  停放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专用停车场不得存放社会车辆。
  第十二条 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
况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征求市容园林、道路行政管理部门的
意见后可以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并规定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时间。
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时间应当明示。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应当严格实行总量控制。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市容园林、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对
全市道路停车泊位状况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城市发展状况,适时
增减道路停车泊位,并向社会公开。
  施划新的道路停车泊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市
容园林、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举行听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三条 宽度不足15米或单向通行的城市车行道路,不得
双侧施划道路停车泊位。
  下列区域或者路段不得施划道路停车泊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
院令第405号)第六十三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
禁止临时停车的地点;
  (二)消防通道、无障碍设施通道;
  (三)中小学、幼儿园出入口两侧50米范围内,其他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小区出入口两侧5米内,居民住
宅窗外5米内;
  (四)已建成的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300米以内;
  (五)铁路沿线两侧32米内;
  (六)城市快速路、市区主干路以及其他交通流量大的市区
道路;
  (七)双向通行宽度不足9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8米的城
市车行道路;
  (八)其他不宜施划的区域或者路段。
  第十四条 已建成的机动车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
作他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施划或撤除道路停车泊位,不得在
停车泊位内设置障碍阻止停车。
  第十五条 居住区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停车泊位、停车库,
应当满足本居住区内业主的停车需求,不得闲置。
  公共建筑、商业街区配建的公共停车场应当全天向社会开放。
  第十六条 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应当在客流量较大的机场、车站、港口、商业街区、大型商场等
公共场所,划定客运出租汽车候客停靠区域,向全行业开放,供
客运出租汽车免费停靠候客。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划定客运出租汽
车临时停靠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客运出租汽车在候客停靠区域内停
靠,不得向停靠的客运出租汽车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七条 道路停车泊位、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临
时停车场应当通过经营权招标或者拍卖确定经营者。招标或者拍
卖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专项用
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道路停车泊位占用道路的日常维护和修缮,
不得挪作他用。
  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的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可以由投
资者经营,也可以通过委托、租赁、招标等形式确定经营者。
  第十八条 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者应当依法
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并在所在地税务部门申请
领取停车场专用发票后,方可进行经营。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
泊位的经营者在办理上述规定的手续后10日内,应当持有关材料
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经营者变更登记事项或者解散
的,应当按规定向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注销登记手续,
并自变更、注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备案
手续,同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投入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应当符
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停车库(场)
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761-2008)国家标准。
  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
计规范》(JGJ50-2001)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
  第二十条 机动车停车场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统一的机动车停车场标志牌、管理亭,公布收费
标准和监督电话;
  (二)制定停放车辆、安全防范、消防等管理制度;
  (三)配置完备的照明、计时收费设备,保证停车设施正常
运行;
  (四)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
  (五)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价格收费,使用专用发票;
  (六)工作人员佩戴服务牌证;
  (七)不得在机动车停车场内从事影响车辆安全停放的经营
活动;
  (八)停车场达到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管理亭周边不得乱堆
乱放,保证干净整洁。
  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者应当遵守前款第(一)、(五)、(六)、
(七)项规定,并配备必要的照明设施;采用电子仪表收费方法
的,应当在醒目位置明示电子仪表收费设施的使用说明,确保设
施整洁、完好;不得擅自扩大占路面积。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应当遵守下
列规定:
  (一)服从管理人员指挥,在指定停车泊位停车,关闭电路,
做好驻车制动,锁好车门;
  (二)不得损坏停车设施、设备;
  (三)不得装载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四)按规定缴纳停车费用;
  (五)不得在场内吸烟、使用明火、试车、乱扔垃圾。
  停车场工作人员未按规定的标准收费、未佩带服务牌证、不
使用专用发票的,停放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可以拒付停车费。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应当区别不同区
域、不同停车时间,并按照中心城区停车收费高于边缘城区停车
收费、同一区域道路停车泊位收费高于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收费的
原则,确定停车收费标准。停车收费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
会同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制定。
  第二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
下列规定处理:
  (一)擅自设置临时停车场的,责令限期改正。未从事经营
活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在经营活动中有违法所得的,处1
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在经营活动中无违法所得的,处1000
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施划或撤除道路停车泊位或者在道路停车泊位内
设置障碍阻止停车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每一泊位处200元
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居住区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停车泊位、停车库闲置
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每一闲置泊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
  (四)公共建筑、商业街区配建的公共停车场未全天向社会
开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投入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不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
线》、《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责
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六)机动车停车场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
(二)、(三)、(四)、(六)、(七)项规定的,责令限期
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七)道路停车泊位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已建成的机动车停车场擅自
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天津市道
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不缴纳易地建设停
车场费用的,由市建设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十六条 对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实施管理的相
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
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
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盐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盐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强盐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贵州省盐业调节基金的决定,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盐业调节基金的来源
1、从1994年5月20日起,各地、州、(市)盐业公司按盐的实际销售数量(含调拨供应和直接批发、零售数量)每吨盐提取五十元调节基金。
2、各地、州(市)盐业公司提取的调节基金60%按季度上缴省盐业公司,省盐业公司全额转省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其余40%交当地地、州(市)财政专户储存。
3、调节基金在使用中产生的收益和存款利息,作增加基金处理。
二、盐业调节基金的使用范围
1、稳定盐业市场,平抑盐价的补贴性支出:衔接邻省区、毗邻地区食盐价格造成的亏损,因市场波动或受灾等紧急调盐突增费用,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的损等。
2、盐的仓储设施建设,盐业企业经营设施建设,防治碘缺乏病的基础设施建设。
3、盐矿开发工程。
4、超库存定额储备的临时借款。
5、多种经营开发项目借款。
三、盐业调节基金的使用原则
1、盐业调节基金实行以盐养盐,先收后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滚动使用的原则。
2、使用范围中第一、二、三项实行无偿使用,第四、五项实行有偿使用。
3、盐业调节基金由省商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共同负责管理使用。
四、盐业调节基金的审批程序
1、属于前列使用范围第一项的,由地、州(市)盐业公司报省盐业公司初审后,报省商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审批,所需款项在省统筹基金中解决。
2、属于前列使用范围第二、三项的,实行分级审批。
五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各地、州(市)盐业公司申报同级财政审批,报省盐业公司备案,所需款项在地、州(市)掌握的基金中解决;五万元以上,三十万以下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提出基金使用报告,地、州(市)盐业公司申报同级财政初审,省盐业公司复审后报省商业厅会同省财政

厅审批,所需款项原则上在地、州(市)掌握的基金中安排,困难较大的由省统筹基金中给予适当补贴;三十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省盐业公司提出立项报告,报省商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批,所需款项在省统筹基金中安排。
3、属于前列使用范围第四、五项的,由各地、州(市)盐业公司报请同级财政审批,并报省盐业公司备案,所需款项在地、州(市)掌握的基金中安排。
4、使用盐业调节基金应填报“盐业调节基金使用申请表”。经批准用于基建的,使用单位应填报“基金使用责任书”,并按要求使用。
五、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1994年5月20日至本办法下达前已经提取的盐业调节基金,按本办法执行。



1995年5月31日

郑州市教育督导条例

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郑州市教育督导条例


  (2001年6月29日郑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01年9月29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郑州市教育督导条例》已经郑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6月29日通过,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10月1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教育督导,是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辖区内中等以下(含中等,下同)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活动。

  第三条教育督导的对象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本级管辖的中等以下各类教育机构。

  第四条教育督导应当以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教育督导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教育督导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教育督导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教育督导计划和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

  (二)对本辖区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督导;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

  (四)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五)依据分工对本辖区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六)依据分工对本辖区中等以下各类教育机构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七)对教育经费的拨付、管理、使用情况和中等以下教育机构教育收费情况进行督导;(八)对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和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对评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提出建议;对被督导学校校长的任免,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十)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教育督导机构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所需经费,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九条督学是履行教育督导职责的人员。督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及教育督导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中小学高级教育职称,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管理经验;

  (四)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五)身体健康。

  第十条督学分为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专职督学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兼职督学由本级人民政府聘任。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享有同等职权。

  兼职督学每届聘期三年。

  第十一条督学在教育督导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被督导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提出批评与整改建议;

  (二)发现危及师生人身安全、侵犯师生合法权益、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等情况有权予以制止,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三)向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督导机构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对被督导单位提出督导意见,并可视情况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督学由本级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并持证履行职责。

  督学应当接受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估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三条督学履行职责时,如与被督导单位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教育督导工作正常进行的,督学应当自行回避,被督导单位有权申请督学回避。

  被督导单位申请督学回避的,经教育督导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督学应当回避。第四章教育督导的实施

  第十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教育督导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教育督导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访督导。

  第十六条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应有两名以上督学参加,并按下列程序进行督导:


  (一)确定督导任务、要求,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向被督导单位发出书面通知;

  (二)指导被督导单位根据要求进行自查、自评;

  (三)对被督导单位进行检查、评估;

  (四)向被督导单位提出督导意见,通报督导结果,下达督导结果通知书。

  第十七条教育督导机构可以划分督导责任区。督学负责对本责任区内的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工作进行随访督导。对随访督导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应当在督导后及时向本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情况。

  教育督导机构可根据情况统一安排组织督学进行随访督导。

  第十八条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在教育督导中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情况汇报;(二)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三)参加有关会议和教育、教学活动;(四)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个别访问;(五)问卷调查、听课、测试;(六)现场察看。

  第十九条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在教育督导中不得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十条教育督导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人事、财政、审计、教育、税务、物价、监察等有关行政部门人员或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督导活动。

  第二十一条被督导单位应当配合教育督导机构开展督导工作。对教育督导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改进情况书面报告教育督导机构。

  第二十二条督导结果应当作为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奖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督导结果可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被督导单位对督导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督导结果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下达督导结果通知书的教育督导机构申请复查。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在收到复查申请后三十日内做出复查决定。对教育督导机构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向其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诉。

  第二十四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教育督导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被督导单位及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督导机构可以建议其主管部门对被督导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挠、抗拒督学依法行使职权的;

  (二)弄虚作假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督导机构和督学的督导意见的;

  (四)对督学或者向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反映情况的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妨碍教育督导工作的。

  第二十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学在教育督导中发现被督导单位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的,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督导机构给予批评教育,或建议其所在单位、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督学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利用职权包庇他人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超出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妨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的。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